越大配资 “关税信函”是什么?特朗普为何先给14个国家? 提高谈判效率手段
“关税信函”是什么?特朗普为何先给14个国家? 提高谈判效率手段!美国东部时间7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致14个国家的信函,明确设定了这些国家部分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随着这些信函的披露,“关税信函”这个词引发了广泛关注。这个此前几乎无人提及的词汇到底是什么?一叠白色信封真的能左右全球贸易的命运吗?
早在上周,特朗普就已签署了这批“关税信函”。第一批信函原定于上周五发出,但因独立日假期推迟到了本周一。所谓“关税信函”,在形式上接近于传统外交信函,是国家领导人或外交代表之间用于表达立场、传达诉求、沟通协调的重要文书。尽管数字通信已成主流,国与国之间在涉及敏感议题时,依然倾向于使用书面形式传递关键信息。
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中旬,特朗普就曾表示,由于无法与所有贸易伙伴逐一会面,美国将选择部分国家,通过书面信函的方式传达关税政策。他强调,这些信中将“告诉他们,在美国做生意,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6月3日,白宫证实,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向相关国家发出信函,提醒其关税谈判即将进入最后倒计时。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收信国官员提到,这封信的措辞仍保留一定空间,意在“引导谈判方向”。特朗普随后称自己“更倾向通过信函来推进进程”,理由是“省时、省力”。
基于现实情况,特朗普认为“关税信函”是提高与各国沟通效率的方式,主要面向那些无法会面详谈的国家。然而,眼看此前设置的关税生效时间7月9日将至,特朗普集中发出一批“关税信函”,且涉及的国家包含了正在谈判中的贸易对象,甚至包含了声称已经和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这与他此前给出的理由不大相符。
特朗普最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两封“关税信函”是写给日本和韩国的。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2024年,美国对日韩的贸易逆差都超过600亿美元。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信强指出,在特朗普政府看来,日韩作为美方在亚太地区的重要贸易伙伴,却迟迟未能率先达成协议,用关税当筹码的策略在东亚并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这让特朗普感到不满。
因此,点名这两位传统“盟友”,美国释放出了一个明显的敲打信号。然而,这种敲打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尚存疑问。今年来,两个国家都曾在关税问题上对美国发出过强硬表态,其中牵涉的焦点议题也非常类似——汽车关税。美国是日本和韩国最大的汽车出口目的地。顶着国内产业界的压力,日本政府和韩国政府面对美国的威胁,很难轻易降低筹码。
除日韩外,其他国家在第一轮收到“关税信函”似乎在意料之外。从对美贸易情况来看,其余国家没有一个位列美国贸易伙伴的前十名。即便这些国家都在4月2日所谓“对等关税”的征税名单上,但按照美国减少贸易逆差的标准,也的确不在美国优先谈判的榜单上。不仅如此,其中部分国家甚至从来没有在公开信息中披露过正在与美国谈判的消息。信强指出,对这些国家发送“关税信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可以看出,针对不同国家的谈判情况,美国的“关税信函”暗含不同的目的,但根本目的只有一个——谈判施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表示,除了施压之外,特朗普还希望以一种白纸黑字的方式,扭转他在关税谈判中反复不确定的形象。然而,这样的行为适得其反。
当前美国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新的关税税率将于8月1日起正式生效,在此之前,各国仍有谈判的余地。然而,根据特朗普政府此前的表态,原本7月9日起,新的关税税率就应该参照4月2日公布的对等关税税率而被确定下来。可这次特朗普不仅推迟了时间,还搞出“关税信函”给各国设定新税率,暴露出美国政治决策的不确定性。这个小细节透露出,美国着急了。关税谈判远比特朗普预计的要棘手,仅仅两周时间,不够美国去处理这样一个乱摊子。
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